特穆其勒图
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
观点摘录:
要提升鸿蒙操作系统的影响力以及操作系统性能,不应从To B的方向着力,而应面向To C。但这样也带来两个问题,开源生态该怎么走,以及To C厂商的利润空间不足,没有厂商愿意去为开源鸿蒙做适配和推广。
发展开源鸿蒙生态的思路:1、通过芯片厂商去推动开源鸿蒙底座的研发和技术沉淀;2、通过海外以及国内的高校,以及研究机构去反推中国的开源鸿蒙生态;3、减少商业场合一些过度的操作系统营销。
发言内容:
我是从鸿蒙开发的一线走出来的,更希望看到鸿蒙系统能有更好的未来,但是基于现在这个阶段,我认为如果想提升鸿蒙操作系统的影响力以及操作系统性能,不应从To B的方向着力,而应面向To C,但这样就出现了两个问题。
第一个问题,消费者在实际购买的过程中他是购买一个产品的硬件,大量的消费者是不关心操作系统的,而是关心这个硬件的性价比,以及上面软件的性价比,这是刚才很多专家也都有提到的一点,就是它整体的生态。华为的鸿蒙它恰恰因为是华为公司的东西,所以它其实不能称之为是开源的生态,仅仅是它自己的一个商业生态的模式,那么现在我们在开源鸿蒙的阶段,如何去发展开源生态,或者整体开源生态该怎么走?这其实是个问题。
第二个问题,对于设备的制造商以及消费者To C的这些厂商来说,他们的目标是比较简单的,因为商业性质决定了他们自己就是以盈利为主,那么他们必定是要进行少量的研发投入,而扩大自己的利润,这其实是他们本质性的一个目的。而恰恰鸿蒙操作系统,这个他们是用不了的,因为是华为鸿蒙,那么开源鸿蒙恰恰是违反这个道理的,他们需要做很大量的投入,而就它的其他的一些商品整体市场的一个平均价来说,它的利润空间是非常不足的,所以这也就造就了近乎没有To C的厂商对开源鸿蒙做一些适配和推广,开源鸿蒙这个生态现在仅仅是在To B或者To G的领域去用,在To C的领域它其实是没有在做的。
反观我这边的生态思路,第一个还是要发展生态,开源生态就是为了减少三方厂商,也就是直接面向To C市场这些厂商的投入产出比,尽量通过芯片厂商去推动开源鸿蒙底座的研发或者技术的沉淀。
另外生态这方面,通过海外以及国内的高校,以及研究机构去反推中国的开源鸿蒙生态,其实就是为了打破整体的商业壁垒,也就是商业性质的一个开源生态,需要通过国外开源生态的开发者以及国内非营利的,比如高校,这样去推广,反过来去推动我们自己真正的开源生态。
第三点,减少商业场合一些过度的操作系统营销,类似于刚才很多专家说的互联互通,这个互联互通其实它仅仅是华为的鸿蒙,而不是开源生态的鸿蒙。